“克隆羊”埋下梦的种子
“当时1997年生物学领域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——克隆羊多莉诞生,那一年我上初三。”当被问及为什么大学时选择动物学研究这条路时,邵明老师向我们徐徐道来。“一个未分化的细胞能变成几百个不同的细胞,这真的是难以置信的,那么其中过程到底发生了什么?”怀着探索克隆羊个体发育的热忱,加上二十一世纪“生物热”大环境的驱使,邵明老师与动物学结缘;如今站在讲台上为同学们讲授发育生物学,也正是在寻找多年前那个谜题的答案。

科研之路漫漫,挑战与收获同行
回想自己走上科研道路的原因时,邵明老师说:生命科学又是一个“活到老学到老”的学科,若想真正地钻研生物问题,往往只有搞科研这一条出路;发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,融合了许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思维方式,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随着更深入的采访,邵明老师提到:其实科研道路上最大的挑战在于自己,我们需要耐得住寂寞;科研生涯初期我们会遇到很多困境,能否说服自己坚持做下去,如何抗住各项实验不顺利所带来的心理压力,这才是真正的挑战。
邵明老师提出:科研不只有挑战,用心做下去你一定会收获满满。当我们无意间发现一个史无前例的实验现象时,这种“无心插柳柳成荫”的意外之喜是不可比拟的;而当我们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出来后,那种喜悦与兴奋同样是不可多求的。邵明老师还讲到科研的思维方式其实与侦探大同小异。当我们发现一个实验现象后要去反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,与侦探看到犯罪现场后反推作案手法与动机其实本质上相差无几,最终实验完成后你会获得如同“破案”后的满足感。“我经常看一些侦探电影时还会感到满满的亲切感。”邵明老师幽默地说。


脚踏实地,仰望星空
临近采访尾声时邵明老师衷心地给同学们提了一些建议。邵明老师提出:坚持是科研成功的前提,而一遍又一遍地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所得到的这种“正反馈调节”是坚持下去的动力。大学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较为自由的平台,大家需要培养一定的自学与自控能力;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决定了最后人生的高度,希望同学们一定不要荒废大学生活,认真对待每一门课、每一次考试、每一篇论文,为今后科学研究打下知识基础。邵明老师认为,实验室是培养学生们动手能力与科研素养最重要的地方,因此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脚踏实地,不要眼高手低、流于形式,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、动手操作。“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学业有成,日后为生命科学领域做出贡献!”

采访人:侯新璨 张浩苒 陈君然 杨梦娴 蒋天齐